近日,广州海关联合多部门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1200万元的跨境假烟走私案,查获的仿制香烟不仅外包装与正品高度相似,其内置的伪造区块链防伪标签甚至能通过部分官方验证系统。这一事件将“去哪买烟可以避免假烟”的消费安全议题再度推至风口浪尖,也让“慎终追远”——即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把控品质的消费理念——成为破解假烟困局的核心关键词。
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6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假烟案件同比激增31.4%,其中通过社交媒体、物流代收等新型渠道流通的假烟占比达47%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消费者对“慎终追远”式安全消费的迫切需求。北京海淀区一位烟草零售商坦言:“现在顾客进店先看‘双码’(海关追溯码和专卖许可码),再查防伪标识,最后还要对比烟丝色泽,整套流程比专业质检还严格。”
当前市场上,烟草直营店与授权经销商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购烟渠道。这类实体网点依托“区块链+物联网”技术,实现从生产、物流到零售的全链路监控。以上海陆家嘴的中华烟旗舰店为例,每盒香烟均配备独立数字身份证,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烟叶产地、加工批次及物流轨迹。但受限于直营店覆盖率(全国县级行政区覆盖率仅为15%),部分偏远地区消费者仍需依赖其他合规渠道。
大型商超与连锁便利店通过集中采购+封闭供应链模式,将假烟混入率控制在0.5%以下。沃尔玛中国区采购负责人透露,其烟草专柜实施“三锁一验”制度:仓库门禁锁、运输车辆定位锁、货架电子锁,配合到货时的人工抽检。这种“慎终追远”的品控体系,使得2024年该渠道假烟投诉量同比下降62%。然而,部分热门品牌因库存周转压力,常出现区域性缺货现象,难以满足节庆期间的集中采购需求。
跨境电商平台则在政策加持下迎来爆发式增长。4月2日起实施的《进口烟草制品电子追溯管理办法》要求所有入境卷烟加贴具备激光刻蚀技术的防伪标签,消费者通过“中国海关”APP扫描即可验证真伪。数据显示,京东国际、天猫海外购等平台的保税仓直邮业务,第一季度香烟销售额同比激增213%,古巴高希霸、日本和平等小众品牌通过“线上预购+线下提货”模式,成功打入二三线城市市场。
与正规渠道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地下产业链的“技术突围”。本次广州查获的走私案中,犯罪团伙采用“四维仿制”工艺:外包装使用与真烟同源的荷兰白卡纸,内衬铝箔纸的金属成分比例精确到0.01%,烟丝混合云南与津巴布韦两地原料以模拟口感,甚至仿造了正品香烟燃烧时的灰烬凝结形态。这种“以假乱真”的技术迭代,让传统鉴别手段几近失效。市场监管总局专家指出:“当前高仿假烟已形成‘三天更新一代’的研发速度,常规检测设备亟需升级。”
政策层面正构建更立体的防控网络。国家烟草专卖局在4月6日的专项会议上宣布,将启动“雷霆2025”专项行动,重点打击社交平台代购、虚拟定位物流等新型走私模式。与此同时,“万店无假”工程计划在全国新增3000家直营认证网点,并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偏远地区的加盟门槛。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团队测算,该工程若全面落地,可将消费者购烟安全指数提升58%。
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掌握核心鉴别技能至关重要。北京市烟草质检院发布的最新指南提出“五步验证法”:一查外包装激光全息图案的立体层次感,二验烟盒侧面的微缩文字能否在放大镜下清晰显现,三观烟丝是否呈现金黄至棕红的自然过渡色泽,四嗅点燃后是否有刺鼻化学异味,五扫追溯码核对物流节点与购买地是否匹配。广州越秀区近期判决的维权案例显示,采用上述方法的消费者,假烟识别准确率可达92%。
这场关乎“慎终追远”的消费保卫战,本质是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协同驱动的市场净化进程。随着海关部门“智慧缉私”系统接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模块,以及烟草专卖局“全息防伪”标签的全面推广,消费者或将迎来“扫码即验真”的购烟新时代。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:“当每一盒香烟都能追溯至特定烟田时,‘去哪买烟可以避免假烟’的焦虑,终将化作对品质精益求精的集体共识。”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zjtv.com/news/8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