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批标注"柬埔寨代工"的荷花制品在华东地区中药材市场悄然流通,引发行业关于"代工荷花是否具备药用价值"的热议。在杭州经营中药材批发的陈明远(化名)向记者展示了新到货的"金边莲心粉",包装上"东盟生态种植基地"的标识与略微发潮的罐体形成反差。"上周有位老中医专门来找这种代工荷花粉,说是短视频里都在讨论它的降火功效,可这生产工艺能保证有效成分吗?"他打开罐盖,混杂着土腥味的粉末簌簌洒落在玻璃柜台上。
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源自新荷花中药饮片公司的港股上市动向。根据港交所4月3日披露的招股书,这家中国第二大中药饮片供应商在柬埔寨布局了"荷花等草本原料的初级加工基地",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%。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标榜"柬埔寨古法炮制"的荷花类制品近三个月搜索量激增184%,商品详情页高频出现"代工荷花""传统工艺"等宣传语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产品多数未取得《进口药材批件》,部分甚至混用"荷花"与"莲花"的植物学概念。
在广西凭祥口岸的药材边贸区,从事跨境物流的吴姓负责人透露:"每天经手的柬埔寨荷花制品超过五吨,包装都强调'日晒自然干燥',但实际加工流程存疑。"他随手拆开某款号称"低温破壁"的荷花花粉,显微镜下可见明显高温碳化痕迹。"这种代工产品的出厂价只有国内同类产品三分之一,所谓的古法工艺可能只是营销话术。"
中药炮制专家李振华教授指出,荷花代工确实存在技术适配空间:"柬埔寨部分作坊采用的阴干发酵技术,理论上可以保留更多黄酮类物质。"但他同时强调,这种工艺对原料品质要求极高,"如果为压缩成本使用未成熟花苞,所谓的'药效升级'反而会造成活性成分流失"。实验室对比数据显示,三款柬埔寨代工荷花粉的槲皮素含量比国产道地药材低12%-18%,而水分含量却超标2.3倍。
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检测报告显示,随机抽检的柬埔寨代工荷花制品中,有两款检出霉菌毒素B1超标。"更严重的是混入其他植物成分,"检测主管张明辉指着液相色谱图解释,"有样品检出水葫芦花粉,这种外形相似的廉价替代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"该院2024年10月发布的药品质量通告中,新荷花公司生产的红花产品就曾因杂质超标被通报,此番代工荷花的质量争议让行业监管再度成为焦点。
记者暗访广州清平药材市场时,发现大量未贴中文标签的柬埔寨荷花制品。某批发商坦言:"这些货都是从越南转运的,原始包装早就拆了。"当被问及如何追溯原料来源时,对方指着罐底的喷码打趣:"金边郊区起码有二十个荷花种植基地,具体哪个池塘采的只有菩萨知道。"这种模糊的产地信息,与招股书中"全链条溯源系统"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。
东南亚中药材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,78%的柬埔寨代工厂仍在使用中国淘汰的干燥设备,所谓的"传统工艺"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。该中心负责人陈立文表示:"真正决定荷花药效的采收时点方面,柬埔寨种植户普遍提前15天采摘以增加产量,这直接导致花青素含量不足标准值的60%。"与此形成对照的是,新荷花在越南新建的GMP车间已通过当地卫生部认证,但柬埔寨代工基地至今未公开质量认证信息。
在杭州方回春堂国医馆,记者见到正在采购药材的执业药师周敏。她手机里的供应商群聊记录显示,上游不断推送"柬埔寨代工荷花新到货""工艺改良"等消息。"其实我们更关注二氧化硫残留指标,"周敏用镊子夹起片状荷花茶,"有些代工产品为保持色泽过度熏蒸,这种表面光鲜反而暗藏风险。"在她身后的中药柜里,标着"川产道地荷花"的抽屉已被取空,而"东盟特供"标签的罐体仍整齐码放。
这种质量认知错位正在引发用药隐患。中国中药协会最新发布的警示通告特别提到"警惕以代工为噱头的非标药材"。通告援引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某款柬埔寨荷花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比国标产品低22%,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增加服用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疗效,反而加重了肝肾代谢负担。
当记者将检测报告出示给陈明远时,他擦拭着眼镜沉吟良久:"当初就是被'代工荷花''工艺创新'这些概念吸引,现在看来越是强调特殊产地的产品,越要查验资质文件。"在他身后的展示柜里,那罐开封的"金边莲心粉"静静陈列,鎏金标签在日光灯下反射出朦胧光晕,罐内隐约可见的结块仿佛在无声诉说跨境代工产业链的层层迷雾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zjtv.com/news/3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