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珠海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,在斗门区某工业园内查封3条全自动卷烟生产线,现场查获假冒“中华”“双喜”等品牌香烟47万支,涉案金额逾8000万元。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在于,犯罪团伙通过二手设备改装,实现了日均2.4万包的“批量生产”能力,其生产车间甚至配备了空气净化系统和恒温恒湿设备,仿真程度接近正规烟厂。该事件的曝光,让“珠海哪里批发香烟”的搜索量单日激增320%,背后折射出市场对烟草制品流通渠道的深度关切。
近年来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网络的完善,珠海作为口岸城市的区位优势被不法分子利用。2023年广东省烟草专卖稽查数据显示,珠海查获的非法卷烟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,其中七成以上案件涉及跨境走私与本地“批量生产”相结合的复合型犯罪模式。这些地下工厂往往藏身于合法注册的空壳公司内部,以“电子配件加工”“食品包装”为幌子获取工业用电配额,实际从事非法烟草制品的规模化生产。
在查获的这起案件中,犯罪团伙的操作模式堪称产业链闭环。警方调查发现,其原材料采购自广西边境的非法烟叶市场,通过改装集装箱分批运抵珠海;生产环节采用“订单式”加工,根据下游批发商需求调整品牌和包装;成品则利用珠海毗邻港澳的物流优势,混入正规跨境快递发往全国。这种“研产销”一体化的“批量生产”模式,使得该团伙在被端掉前已持续运作28个月未被察觉。
一位化名“陈伟”的珠海某便利店经营者的经历,印证了地下流通网络的隐蔽性。2022年10月,他在某社交平台收到私信,对方声称可提供“免税仓直供”的批发香烟,价格比烟草公司渠道低35%。在实地考察所谓“仓库”时,陈伟见到的是持有正规营业执照的贸易公司,展厅内陈列着完整的质检报告和供货合同。直到今年3月收到市场监管局通知,他才知道自己分三批购入的620条香烟均为假冒产品,而那个看似合法的“仓库”实为犯罪团伙租赁的临时展示点。
地下“批量生产”的猖獗,倒逼监管技术升级。珠海市烟草专卖局2023年启用的“智慧眼”监测系统,通过分析全市零售终端扫码销售数据,可精准定位异常流通链条。在最近一次专项行动中,正是该系统发现某便利店单日“双喜(硬经典)”销量超出进货量237%,顺藤摸瓜查获了地下工厂通过“蚂蚁搬家”方式分销的违法事实。这套系统已累计识别出41个可疑“批量生产”流通网络,推动珠海市涉烟案件破案率提升至89.7%。
跨境协作成为打击关键。珠海警方与澳门司法警察局建立的“卷烟溯源联合机制”,在今年4月发挥重要作用。当某地下工厂试图将印有澳门卫生局警示图的假冒“南洋红双喜”经横琴口岸反向走私回内地时,两地海关通过包装膜上的激光微码追踪到珠海唐家湾的印刷作坊。这种“批量生产”特有的标准化缺陷,成为撕破犯罪网络的关键突破口。
在正规批发渠道,变革同样在发生。珠海市烟草公司推出的“阳光供应链”平台,要求批发商上传每批货物的全景验货视频,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时间戳。香洲区某持证批发商负责人透露:“现在承接500条以上的‘批量生产’订单,必须由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现场监督封箱过程。”这种透明化举措,使得合法渠道的批发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%,部分原地下渠道客户开始转向正规交易。
消费者的辨识意识也在提升。在拱北口岸购物城随机采访中,多位旅客表示会特别查验卷烟外包装的“珠海市烟草专卖标识”,该标识采用动态变色油墨印刷,倾斜角度超过30度即可显现防伪花纹。这种由珠海市自主研发的第九代防伪技术,已在全国27个城市推广应用,成为遏制“批量生产”假冒产品流通的重要屏障。
截至发稿前,从广东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获悉,依托珠海案件侦办经验拓展的“湾盾2024”专项行动已启动,重点打击粤港澳三地非法烟草制品“批量生产”及流通网络。随着5G物联网电子围栏、光谱快速检测仪等新技术在口岸和物流园区的铺开,那些曾隐藏在珠海角落里的“地下烟厂”,正逐渐失去生存空间。正如珠海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在案情通报会上强调:“每一条正规批发的香烟,都该经得起‘批量生产’标准下的质量追溯。”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zjtv.com/news/2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