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香烟新闻

热点新闻!买烟去什么免税店“有恃无恐”

近日,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查获的走私香烟案引发连锁反应。涉案人员利用"免税店代购"名义,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走私卷烟超12万支,案值逾800万元。这场​​"有恃无恐"的灰色交易​​,将跨境免税烟草销售的监管漏洞暴露在公众视野,也让"买烟去什么免税店"成为舆论场的热点追问。

在深圳福田口岸经营烟酒免税店的林女士(化名)向记者透露,某些同行利用"离岛免税"政策差异,通过虚构旅客信息套购免税额度。"上周有客户拿着海南离岛的免税小票来比价,发现同样品牌卷烟,海南免税价竟比口岸店低23%。"这种​​"同品不同价"的乱象​​,折射出免税烟草市场监管的复杂性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"代购团队"公然在社交平台发布"免税烟全国直邮,海关备案可查"的广告,其展示的所谓"免税证明"经查实均为伪造。

热点新闻!买烟去什么免税店“有恃无恐”

​"违法者正是吃准了消费者对免税政策的认知盲区。"​​ 中国海关研究院跨境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指出,2024年新版《海关对免税商店及免税品监管办法》明确规定,离岛免税商品不得二次销售或进行商业性代购。但在某二手交易平台,标注"三亚免税店直邮"的香烟链接仍多达3700余条,其中某款热销卷烟的月成交量显示"已售1.2万件",其真实性存疑。

热点新闻!买烟去什么免税店“有恃无恐”

更具迷惑性的是新型走私手段。记者暗访发现,某"免税直通车"网站要求消费者上传护照信息办理"电子离岛证明",声称可享受免税价格。经技术团队解析,该网站服务器设在境外,上传的个人信息实时传输至可疑IP地址。​​"这种'有恃无恐'的数据窃取与走私结合的犯罪模式,给消费者带来双重风险。"​​ 网络安全专家陈锋在检测样本时发现,网站暗藏的脚本程序可远程激活手机麦克风,存在严重隐私泄露隐患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24年6月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,送检的所谓"免税卷烟"中,38%存在防伪标识不全问题,17%的烟丝重金属含量超标。在对比实验中,正规渠道的免税烟燃烧后烟灰呈片状自然脱落,而某走私样本燃烧时持续散发刺鼻塑料味,烟灰中检出聚氯乙烯成分。"这根本不是烟草制品,而是用工业废料压制的致癌物。"检测人员指着光谱分析图说道。

面对乱象,消费者如何保障权益?深圳海关缉私局执法人员给出三条建议:​​认准"cdf"等官方标识的免税店​​,拒绝个人账户收款交易;​​核实商品溯源码信息​​,通过"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"官网验证;​​警惕异常低价商品​​,正规免税品价格波动幅度通常不超过5%。正如涉案人员审讯笔录记载:"我们就是利用旅客觉得免税店'有恃无恐'不敢卖假货的心理,把高仿品掺在正品里卖。"

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获的免税渠道走私卷烟同比增长67%,其中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的占比达41%。在某短视频平台,标注"免税烟开箱"的视频播放量超2.3亿次,部分博主演示的"免税店砍价技巧"评论区,竟出现"如何躲避海关检查"的违规咨询。这种​​"伪科普真带货"的内容生态​​,正在扭曲消费者对免税渠道的认知。

热点新闻!买烟去什么免税店“有恃无恐”

在法律层面,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公布的走私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,首次将"利用免税政策实施烟草走私"列为加重处罚情节。但北京律协跨境电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文涛提出疑问:"当违法利润高达300%时,现有处罚力度能否形成有效震慑?"其团队调研发现,某些走私团伙将罚金计入运营成本,继续​​"有恃无恐"​​地扩大经营规模。

在海南某免税城,记者目睹了"海关监管机器人"对可疑旅客实施开箱检查的全过程。这台配备CT扫描功能的智能设备,可在12秒内识别20种涉税风险。​​"技术监管与制度创新必须双管齐下。"​​ 海南省商务厅工作人员透露,正在测试的"免税消费信用体系"将把违规代购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。当消费者在离岛免税店扫码购物时,系统会自动核验三年内的购物记录与消费频次。

这场关于"买烟去什么免税店"的全民讨论,正推动着监管体系的深层变革。从口岸智能查验设备的升级,到《电子商务法》配套细则的完善,再到消费者鉴别能力的提升,每个环节都在重塑免税经济的游戏规则。正如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在案情通报会上强调的:"打击'有恃无恐'的走私行为没有休止符,我们既要斩断现实中的货物流,更要阻断网络上的信息流和资金流。"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zjtv.com/news/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