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多地消费者反映购买卷烟时遭遇“无验证码”异常情况,原本用于防伪的短信验证环节形同虚设。这场“事出有因”的验证体系漏洞,正在冲击烟草市场监管防线。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商家通过技术篡改、异地调货等手段规避监管,导致消费者面临更高假烟风险,而背后暴露的系统性隐患更值得警惕。
“扫码页面直接跳转到空白界面,根本收不到验证短信。”4月9日,河北石家庄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展示其购买的某品牌卷烟。这条从社区便利店购入的香烟,外包装印有“扫码验真赢好礼”标识,但扫描盒身二维码后,页面仅显示“该商品未激活验证服务”。更蹊跷的是,当王女士要求店主出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时,对方以“系统升级”为由拒绝提供。经当地烟草质检部门鉴定,该批次卷烟防伪涂层已被破坏,烟丝中检出过量焦油与工业胶水残留。
这并非孤立事件。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10日通报数据显示,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查获的非法流通卷烟中,38.2%存在验证码系统异常,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。值得关注的是,约67%的问题卷烟流向三四线城市及城乡接合部便利店,部分商家将未激活验证码的卷烟与正品混售,普通消费者肉眼难辨差异。
“验证码失效背后是完整的黑产链条。”某省级烟草稽查支队负责人透露,违法分子通过三种主要手段破坏防伪体系:使用高精度激光去除盒盖内侧的验证码基底涂层、篡改物流中转站的扫码激活数据、伪造省级烟草公司电子出库单。记者暗访某网络技术论坛发现,一条名为“卷烟验证码破解技术”的付费教学视频,半个月内已有2.3万人次购买学习。
这场“事出有因”的验证危机,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权益。江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显示,未经验证码激活的卷烟中,苯并芘含量最高达12.6ng/支,超出国家标准4倍,且过滤嘴中含有聚氯乙烯增塑剂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由于缺乏验证码对应的物流信息,受害者无法追溯具体流通环节。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:“即便消费者保存购物小票,若商品未激活验证系统,法院也难以认定商家直接责任。”
业内人士揭开关键症结——区域货源调配机制存在监管盲区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部分商家利用跨省烟草公司间的数据壁垒,将A省采购的卷烟私自运至B省销售,导致验证码系统因“超出地理围栏”自动失效。这种“窜货”行为本属行业明令禁止,但暴利驱动下,违法者通过伪造车辆通行证、收买物流人员等方式屡屡得手。
面对愈演愈烈的验证漏洞,监管重拳正在落下。4月12日,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“雷霆2024”专项行动,要求全国卷烟在出入库环节必须完成“三重验证”:激光防伪码激活、物流GPS轨迹绑定、零售商指纹信息录入。值得注意的是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平台同步升级交易系统,消费者付款时若发现商户未接入“烟草验证码比对功能”,支付页面将自动弹出风险提示。
“为什么正规商店买的烟也会验证失败?”面对消费者的普遍疑问,中国防伪技术协会专家给出辨别指南:正品卷烟验证码短信应包含16位随机动态码,且与包装盒内侧涂层下的数字完全匹配;若收到“中奖”“积分兑换”等诱导性链接,极可能是钓鱼网站。对于已购商品,可立即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,提供盒身32位追溯码查询真伪。
这场“事出有因”的验证体系攻防战,暴露出新技术时代下的监管复杂性。正如某信息技术公司安全总监所言:“犯罪团伙现在使用AI算法批量生成虚假验证页面,传统人工审核已难以应对。”当前,湖南、浙江等省份试点推行区块链烟草溯源系统,将生产、物流、零售环节数据实时上链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生命周期信息。
截至4月15日,记者回访石家庄王女士获悉,涉事便利店已被吊销烟草专卖资质,但其通过非正规渠道购入的230条问题卷烟,仍有187条流向不明。这场由“买烟没有验证码”引发的信任危机,既警示着消费者需提高鉴别能力,更倒逼监管部门加快构建“数字铁幕”防线——因为每一次验证码的缺失,都可能隐藏着威胁公共健康的安全隐患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zjtv.com/news/72.html